体态密度法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,获得人体密度与体态数据,基于传统密度法的基础原理分析脂肪等体成分数据,再结合人体体态数据进一步精确体成分数据,并分析局部脂肪分布。
由于体态密度法是基于密度法(水下称重法)的基础原理,因此,大家首先来了解一下水下称重法,《中国肥胖和预防控制蓝皮书》等专著中指出:水下称重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测量身体组成的“金标准”。水下称重法是经典的实验室方法之一,其依据阿基米德原理,采用排水法获得身体体积,用体重计称身体重量,然后用水中体重和空气中体重的比来计算身体密度(Dd),最后将身体密度带入Brozek公式分析获得身体体成分。
Brozek公式:Fat%=(4.570/Dd-4.142)*100%
身体密度Db=Wa/[(Wa-Ww)/Dw-RV-GV]
其中:Wa为陆上体重(g);Ww为水中体重(g);Dw为水密度(g/mm?);RV为余气量;GV为胃肠道容积(ml)
余气量:
男性RV=(0.017*age)+(0.06858*h)-3.447
女性RV=(0.009*age)+(0.08128*h)-3.9
水下称重法(密度法)测量时需要将人完全浸在水中。因此,虽然水下称重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测量身体成分的“金标准”,但是由于其复杂的操作过程,很少广泛应用于临床或大型研究中。
了解了“水下称重法”之后,大家再来看“体态密度法”是一种什么样的体成分测量方法。
体态密度法是传统密度法的升级版应用,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,获得人体密度与体态数据,基于传统密度法的基础原理分析脂肪等体成分数据,再结合人体体态数据进一步精确体成分数据,并分析局部脂肪分布。
密度法的核心是密度:Db=m/V。体重易得,再获得体积即可;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三维模型,通过人体三维模型可以精准地分析体积和体态,通过Brozek公式可以获得体成分数据,三维模型的体态数据又进一步分析了脂肪分布。
国内外众多研究证实了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的方法,可以完美地还原水下称重法。3DPS可准确测定身体体积和各维度的身体整体与局部,是数字化可视的方法,对测体积、外周长、长度及体脂肪%,比水下称重、皮尺测量准确,主要应用研究体型,适合流行病学调查。Wang曾评价3DPS与水下称重和皮尺测量方法,发现用3DPS与皮尺测周长对比,3DPS 略大于皮尺测的周长,与水下称重测体脂%无明显差异[1]。
腰围、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是腹部或中心性肥胖的间接测量指标。这三个变量已经通过对腹部脂肪的DXA和CT扫描测量验证,且已经显示该方法可用于预测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[2]。三维扫描和建模获得的体态数据可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腰围、腰臀比、腰围身高比的众多体态数据,分析人体脂肪分布和其他体成分数据。
“体态密度法检测仪”设备通过红外扫描探头与摄像头配合,对人体进行三维扫描,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,根据密度和体态数据精准分析体成分。
参考文献:
[1]席焕久、李文慧、温有锋、刘莹莹. 人体成分研究概览[J]. 人类学学报, 2018(05).241-252
[2]王友发、孙明晓、杨月欣. 《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》[M]北京.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. 2019. 73-74
所属类别: 行业资讯